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浏览

方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方山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 方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2-04-29 18:25

【图解】方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方山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解读


发〔202221



各镇人民政府县直相关单位

2022年方山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方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428


2022方山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农村工作会议会议精神,根据《2022年山西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施方案》2022年吕梁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施方案》,结合我县农业生产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稳粮保供战略,统筹玉米大豆兼容发展发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增产增收优势,高质量完成全县20221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任务,稳步提高大豆产能,示范总结一批技术模式带动大面积推广种植,实现稳产增产、提质增效。

二、目标任务

2022年全县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万亩,涉及马坊、积翠、圪洞、峪口、北武当、大武6个镇,各镇要建立不少于200亩的示范片区。

三、基本原则

(一)主体带动,农户参与。通过政策引导和宣传发动,提高种植积极性,选择有种植意愿的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承担实施广大农户可通过各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参与种植。

(二)集中连片,规模辐射。建立政府引导、主体参与的模式,优先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方式集中连片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提高种植效益原则上一个种植区域内连片种植不少于50亩。

(三)因地制宜,稳定收益。大力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与地膜覆盖、探墒沟播、膜下滴灌、科学施肥、绿色防控等成熟技术和农机作业的融合,着眼技术轻简化和生产机械化,结合当地的种植习惯和生产条件选择种植模式,积极探索最佳种植模式。确保玉米产量与单作产量水平基本相当,尽可能多产大豆,确保种植收益稳中有升。

、重点工作及主推技术

(一)确定模式。根据生产实际和现有农机具,选择适宜当地的种植模式,在大豆3-4行和玉米2行间因地制宜自由组合搭配,重点通过扩带距、缩株距、保密度等农艺措施,争取做到大豆玉米协同高产。大豆种植密度与当地种植密度相当。玉米的种植密度要根据当地的种植习惯与地力肥力等条件确定,基本上达到单作的每亩株数。地力肥力较高的地块大豆种植密度可适当减小,玉米种植密度可适当增大地力肥力较差的地块大豆种植密度可适当增大,玉米种植密度可适当减小。大豆双粒穴播,玉米单粒穴播。采用玉米带与大豆带复合种植,让高位作物玉米每株都具有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大豆受光空间,作物间和谐共生的一季双收种植模式,达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亩产80公斤以上)的效果。

(二)配套农机。可利用现有的农机具改装后进行作业,也可在农机部门的指导下购置专用机具。鼓励农机合作社购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具。鼓励配套安装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提高播种精度。组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和生产托管服务,提高机械化率。

(三)技术要点。选用良种。根据生态气候和生产条件,选择适宜当地的品种搭配。大豆选用耐荫抗倒、荚位高、宜机收的高产品种。玉米选用株型紧凑、耐密抗倒、抗旱性强、易于机收的高产品种。扩间增光。实行2行玉米带与3-4行大豆带复合种植。缩株保密。根据土壤肥力适当缩小玉米、大豆株距,达到净作的种植密度。机播匀苗。采用玉米- 大豆带状间作施肥播种机,确保苗齐苗匀。适期播种。根据各区域温度和土壤湿度情况,4月下旬—5月上旬适时播种。调肥控旺。坚持“减肥、协同、高效、环保”的原则,主要是减少大豆用氮量、保证玉米用氮量,保证磷、钾肥施用量,在氮肥施用过程中将玉米、大豆统筹考虑,在满足玉米需肥的同时兼顾大豆氮磷钾需要。按地净作玉米施肥标准施肥,大豆不施氮肥或施低氮量大豆专用复合肥。防控病虫草害。播后芽前进行杂草防除,苗后用玉米、大豆专用除草剂实施茎叶定向除草。对病虫害“施多治”,“具多诱”。机收提效。根据玉米大豆成熟顺序,选择适宜的专用机具或改造机具进行收获。

五、实施流程

2022年方山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由各类农业种植生产经营主体和村级经济合作组织负责实施,由各镇人民政府主管所辖区域内主体开展实施,对实施主体种植全程执行台账式管理,项目化运行,建立工作台账和项目管理档案。工作流程如下:

(一)申报。各镇在广泛开展宣传动员的基础上,组织所辖区域的种植主体进行申报。种植主体根据自身地块分布、地力、农机具等条件,确定种植模式、品种、面积等,认真填写《申报书》(附件4)上报镇政府,镇政府对主体提交的《申报书》中土地信息的准确性和种植模式合规性等进行审核,确定实施种植主体和种植面积,并以村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填写《统计表》(附件3),并同《申报书》签字加盖公章,报县农业农村局备案。

(二)组织实施。各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辖区内各承担实施种植的主体按农时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种子、地膜、肥料、农药等农资的储备,播前土地耕作,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农作物收获工作,种植过程实施全程跟踪监督,确保各主体严格执行“2行玉米带与3-4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要求。

各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主体开展项目化管理,按照“一个主体一本台账”的原则,督导各实施主体按照项目管理要求,收集完善农资购买凭证、种植户名册、土地流转合同、耕种管理收获记录、图片等资料。县农业农村局和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要充分发挥技术指导作用,县农业农村局牵头,会同县乡两级的农技、农机部门成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门技术服务团队,在实施种植的关键时期,及时指导各实施主体和种植户尽快掌握技术要领。

(三)验收。按照“乡镇验收,县级抽查”程序进行验收。

1、乡镇验收。各镇组织专人对实施主体开展逐户逐地块的验收,包括对种植品种、地点、面积和田间管理对照条件进行实地核实验收,查阅台帐、严把关口,杜绝出现弄虚作假、套取补贴资金等行为。验收结果在所在乡镇、村张榜公示不少于5个工作日,乡镇完成验收后,及时验收结果送县农业农村局。

2、县级抽查。县农业农村局和财政局在各乡镇完成验收的基础上,联合进行抽查。

(四)资金拨付。根据验收结果,由县财政局和农业农村局将拨付到各实施主体。

  1. 扶持政策

中央财政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给予150/亩补贴,省级统筹有关项目资金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给予50/亩补贴,市级安排专项资金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给予100/亩补贴,各级补贴合计300/亩。补贴资金主要用于种植过程中种子、农药、肥料、地膜等农资的投入。各镇、财政和农业部门要加强资金监管,严防截留、挪用、套取等违规现象发生,确保项目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同时,中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设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项保险,实施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必须全部纳入保险。

七、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是一项大面积推广的新技术,涉及面广,任务艰巨,为确保工作顺利实施,县政府成立了方山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领导组(附件1),组长由政府副县长任海涛担任。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由宋小平同志兼任,负责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各项工作综合协调。各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根据辖区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实施主体、生产面积、收获产量,建立考核制度,按照操作流程认真抓好目标任务的落实,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二)强化指导服务。充分发挥省、市包联专家指导组作用,成立县级技术指导小组,给予种植主体和农户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各镇也要成立本级的技术指导小组,细化完善本地技术指导意见,指导经营主体和种植户尽快掌握技术要领,积极筛选一批区域性强、丰产性好、经济效益高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

(三)强化督导考核。省、市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纳入2022年农业生产督导的重点工作,县级要开展对各镇的督导考核,督促任务和政策落实,推动面积、技术、主体、资金等落实。各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切实担负起“粮袋子”“油瓶子”生产发展重任,迅速行动,摸清情况,结合当前春耕春种将推广种植任务分解到村,面积落实到农户、到主体、到地块。

(四)强化宣传引导。各镇、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和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加强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一田多收、稳粮增收,一种多效、用养结合,一季多用、前景广阔”等优势的宣传和培训,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联 系 人:史利军

联系方式:0358-602210917303486580


附件:1、方山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领导组

2、方山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意见

  3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情况统计表

  4、方山县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申报书

5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明细表

6、方山县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分解表




附件1


方山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领导组


为高质量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推广复合种植技术,增加大豆供给,提高种植效益,县政府决定成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领导组。具体如下:

一、工作领导组

组 长:任海涛 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宋小平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陈 冲 县财政局局长

赵荣勤 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

成 员:张少为 马坊镇镇长

王鑫辉 积翠镇镇长

薛 颖 圪洞镇镇长

赵志伟 峪口镇镇长

刘文娟北武当镇镇长

吴小卫 大武镇镇长

(一)综合协调保障

组 长:续海龙 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副组长:冯 雷 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

成 员:史利军、王丽芳

负责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推进工作进展,分任务面积,调度实施进度,协调和处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负责对大豆玉米种子进行调研摸底,协调做好调剂供应,制定种子保供方案。

(二)技术指导和科技服务组

组 长:高小清 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副组长:武爱红 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

成 员:王茜华、任晓琴、薛宝峰、郝海花

负责牵头制定技术方案,组织有关技术培训,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服务,协调开展技术推广。负责统筹专家团队力量和产业体系专家提供技术支撑,指导包联县因地制宜细化技术指导意见,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技术覆盖率。

(三)农机保障组

组 长:赵海燕 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分管领导

成 员:雒金平、杨新平、张景丽、张改平

负责根据种植区域和种植模式,制定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技术指引,引进、改装、推广种管收三个环节的适配农机,保障农机具配套到位组织开展农机具跨区域作业和生产托管服务,提高机械化率

财务保障

组 长:王斌斌 县财政局副局长

成 员:刘海林、贾成秀

负责补助资金的落实、下达等工作

二、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今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各镇、各部门要深刻认识推广复合种植的重要意义,按照县政府要求,履职尽责,通力合作,推动任务完成。

(二)加强工作调度。建立周调度机制,各小组要紧盯6,逐研判,建立问题清单和工作台账,每周报送进展情况,确保工作实效。

(三)强化宣传报道。镇、各部门要总结好做法、好经验、好模式、好典型,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多角度、多形式开展宣传报道,形成推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良好氛围。


附件2

方山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技术指导意见


2022年全省将大面积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为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发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增产增收优势,根据我县不同生态区的自然气候和生产特点,特制定方山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品种搭配指导意见。

一、适宜范围

本意见适用于我县大豆、玉米种植区。

二、选用良种

(一)大豆应选用抗旱、耐荫抗倒、高荚位、宜机收的高产品种。

1.南部春播早熟区宜选用与金豆一号、晋豆15号等熟期相当的品种;

2.北部春播中晚熟区宜选用与东豆一号、中黄13、晋豆25号、汾豆98、晋科5号、品豆24号等熟期相当的品种;

(二)玉米应选用株型紧凑、耐密抗倒、抗旱性强、易于机收和偏晚熟的中高产品种。

1.南部春播早熟区宜选用与君实618、瑞普686、瑞丰168等熟期相当的品种;

2.北部春播中晚熟区宜选用与大丰26、强盛370、龙生19号、潞玉1525等熟期相当的品种;

三、种植模式

我们根据生产实际和现有农机具,选择适宜当地的种植模式,在大豆3-4行和玉米2行间因地制宜自由组合搭配,重点通过扩带距、缩株距、保密度等农艺措施,争取做到大豆玉米协同高产。

大豆种植密度与当地种植密度相当。玉米的种植密度要根据当地的种植习惯与地力肥力等条件确定,基本上达到单作的每亩株数。地力肥力较高的地块大豆种植密度可适当减小,玉米种植密度可适当增大;地力肥力较差的地块大豆种植密度可适当增大,玉米种植密度可适当减小。大豆2-3粒穴播,玉米单粒穴播。

1.大豆玉米3-2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每带宽2.2-2.4米,其中种3行大豆、2行玉米。玉米带行距40厘米,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60厘米-70厘米。大豆带行距30厘米,与下一带玉米间距60厘米-70厘米。大豆株距15-20厘米,亩留苗5000-6600株;玉米株距12-16厘米,亩留苗4100株左右。

2.大豆玉米4-2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每带宽2.5米,其中种4行大豆、2行玉米。玉米带行距40厘米,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60厘米。大豆带行距30厘米,与下一带玉米间距60厘米。大豆穴(每穴2粒)距1520厘米,亩留苗64008500株;玉米株距1214厘米,亩留苗4000株左右。

四、机械播种

在选好种植模式的基础上,可利用现有的农机具进行作业,也可在农机部门的指导下购置专用机具。

播前严格按照株行距调试播种档位与施肥量(根据当地肥料含氮量折算来调整施肥量),对机手作业进行培训,确保株距和行距达到技术要求,地头应种植不少于5米宽的大豆带。

五、适期播种

播种前如果土壤含水量低于60%,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浸灌、浇灌等方式造墒播种,也可播后滴喷灌;干旱半干旱地区覆膜播种或探墒深沟播种。大豆玉米可于4月下旬—5月上旬同时播种;有滴灌条件的地块,播种时浅埋滴灌装置。

六、施肥控旺

根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系统的需肥特性,坚持“减肥、协同、高效、环保”的原则,主要是减少氮肥使用量,保证钾肥使用量,减少大豆用氮量、保证玉米用氮量。

玉米按当地每亩单作施肥标准施肥,下肥量为单作的两倍左右,或施用等氮量的玉米专用复混肥或控释肥,播种时全部作底肥一次性施于玉米带间。对长势较弱的玉米利用简易式追肥器在玉米两侧追施尿素15-20公斤/亩。大豆不施氮肥或施低氮量大豆专用复混肥;播种前利用大豆种衣剂进行包衣。在氮肥使用过程中将玉米、大豆统筹考虑,在满足玉米需肥的同时兼顾大豆氮磷钾需要,实现一次施肥,玉米大豆共同享用。

根据土壤根瘤菌存活情况,对大豆进行根瘤菌接种或施用生物菌肥,增强大豆的结瘤固氮能力。大豆根据长势在分枝期(苗期较旺或预测后期雨水较多时)与初花期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5—50/亩,对水40—50公斤喷施茎叶实施控旺。

七、病虫草害防治

依据大豆玉米对除草剂的选择性差异,苗前封闭除草;如需苗后除草,用玉米、大豆专用除草剂实施茎叶定向除草(带状间作应用物理隔帘将玉米大豆隔开施药,或采用分带高架喷杆喷雾机实施茎叶定向除草)。

根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发生特点,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田间调查,做好病虫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做到早发现、早防治。以豆荚螟、食心虫、蚜虫、根腐病、锈病、霜霉病等大豆病虫害和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玉米叶螨、蚜虫、玉米大(小)斑病、茎基腐病等玉米病虫害为防治重点,推广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在病虫害发生关键期,尤其是玉米大喇叭口期或大豆花荚期,采用广谱防菌剂、高效低毒杀虫杀菌剂,结合农药增效助剂,对多种病虫害统一防治,达到“一喷多防”效果。喷施除草剂,注意喷施方式,避免药剂飘移引起药害。科学施用杀虫杀菌剂,注意轮换用药。

八、收获

推荐采用先收大豆后收玉米的方式,选用的大豆收获机整机宽度不大于玉米带间距离,留茬高度应低于最低结荚高度。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