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信息公开 / 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 / 环境保护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来源: 央视网 发布时间: 2022-08-18 16:02
“让我们携起手来,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2021年10月12日,万众瞩目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中国之声”,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不负青山不负人。这既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也是处理经济与环境关系的真谛。
从黄土地到中南海,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习近平一直在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探寻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对生态环境工作历来看得很重。在正定、厦门、宁德、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工作期间,都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工作来抓。”
1997年4月11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到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调研。在村部门口,习近平举目远眺,河水碧波凝翠,青山郁郁葱葱,他语重心长地说,“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安吉县余村考察,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调研结束,习近平以笔名“哲欣”在《浙江日报》发表题为《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文章,进一步阐释道:“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提问时,对这一理念进一步作出深刻阐述:“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15年重访“两山论”发源地。看到余村的变化,他很欣慰:“余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同茶农们亲切交谈。
2022年3月30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这是习近平同大家一起植树。
世界见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引领亿万中国人民走上生态文明之路。